人的多次元复合体结构(5)-----DNA结构与破解

栏目: 机器人玩具说明书    查看: 1831    作者: 元吾氏    发表于: 2019-12-01    编辑: 大自然搬运工

(2019 年第三版大众版)
【元吾氏催醒法研究】

众所周知,人的机器肉体中有一种叫做 DNA 的东西。

如上图所示,目前人类对肉体 DNA 已经有了一些研究,不赘述。以下重点描述目前人类尚未研究的部分。

人的多次元复合体结构中,也有 DNA。

从肉体、到第 1 - 9 灵体、到灵串,都有 DNA。

灵核不一定有 DNA,因人而异。

DNA 并不是人体机器结构的原始基本组成,而是一种被后期植入的特殊装置。

换言之,DNA 是一种 “植入物”。

DNA 的原始性质,是机器身体玩具的一种 “游戏外挂”。

其目的是用来对机器身体功能追加一些限制,调节机器身体功能的阈值参数,增加游戏的难度,使游戏变得更有挑战性。

一、DNA 历史概况


1)诞生历史


本物质宇宙群诞生前很早,在非物质宇宙群,某灵魂团队(创造本物质宇宙群的组织),就开始了 DNA 模板的研发。

其初衷,是研究纯灵魂在一定权限限制范围内所能达到的能力极限,以及探索各种极限的可能性,玩各种的极限游戏,以及为了各权限平衡所创造的模板系统。

DNA 的原始模板经历了很多代的发展,有很多不同类型游戏技术团队相继参与过研发、升级和修改。

早期,DNA 曾设计到 4 条螺旋,经过发展取消了 1 条,后来剩下 3 条。

再到后来,被 1 组(一个催眠战略组织,是催眠运营组织T组的上家)利用,专门往限制性的游戏方向进行研发,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了。

(关于T组,请参考元吾氏博文《轮回是否存在(儿童不宜)(第5版)》。)

2)影响范围


目前 DNA 的影响范围在其它宇宙也有,植入的范围涉及到身体和灵魂。

身体,是指所有的机器身体。在一定程度上,DNA 被当作机器身体的特殊模板(机器身体本身还有更基础的模板)。

没有被植入 DNA 的机器身体,则没有这种特殊模板的限制,可以更自由地发展。

纯灵魂,也可植入 DNA,作为一种 “意识模板”。

DNA 植入纯灵魂,会有一个意识强度的阈值限制,需要纯灵魂在意识强度 13 级或以下。如果高于这个意识强度数值,则无法植入 DNA。

(关于意识强度,请参考元吾氏博文《意识强度是什么(第四版)》。)

3)三螺旋结构


目前,人类能观察到的实体 DNA 是双螺旋,实际上还有一条虚拟的螺旋存在,整体外观就是三螺旋。

第三条虚拟螺旋与其余两条螺旋连接,呈现出三角形的形状,把 3 条螺旋连接在一起。

三角形结构里面含有函数值变化公式程序,其主要功能是加密、枢纽、调整和数据缓冲。

第三条螺旋,主要是对第一和第二条螺旋的加密和管理,以及属性设置,包括加密变量函数、变量阈值、解密和运作公式、基因变量、波形转换等,还有通过非物质层面对 DNA 权限的设置。

如果研究 DNA 只能看到双螺旋,不能看到三螺旋,那么要解密就非常困难。

从更高的层面去看这个螺旋,有点像泡泡的外观。第三条螺旋像一个大泡泡,把两个泡泡(双螺旋)包裹在里面。(如图)

4)感应机制


DNA 的基础架构方面,有一个感应机制:同类和不同类的 DNA 结构,通过这个感应机制,可以让不同个体的 DNA 之间相互交换信息。

这个感应机制,可以通过一些预设的程序进行运作,以方便通过外部的一些干扰,进行信息的篡改和变动,甚至结构的改变。

所以到后期,因为不同 DNA 之间的互相交叉影响,导致发展出五花八门的变化,甚至产生混乱,如突变,变异等情况。

通过对 DNA 数据的修改,可以正面地影响 DNA,也可以暗中篡改 DNA,类似于病毒一样。

1 组和 T 组可以通过一个个体的 DNA 来传染给其他个体的 DNA,达到对集体 DNA 的影响和修改的效果。

DNA 对这种修改也有一个保护机制,来抑制传染。比如:把变异的信息封锁。此类封锁,在物质层面则表现为无法繁殖。

但这个感应机制的防传染保护机制,本身也有程序漏洞。因此,有一些团队针对这些漏洞和问题,在进行反传染研究。

1 组和 T 组通过这种方式,一直在对 DNA 进行传染性催眠的游戏操作,也有悠久的历史了。

二、DNA 整体结构


1)整体功能


整体功能:限制性植入物。通过植入固定化和模式化程序模板,限制个体自由意志,增加游戏难度和挑战性。DNA 模板比催眠装置更智能化、更批量、更基础。

植入方式:DNA 模板是从根本上进行内部静态修改。(催眠装置属于外部动态修改。)

签约方式:催眠装置是定制的,非自愿性占 30%。DNA 是配套的比较隐蔽的嵌入,非自愿性占 40%。自由意志反抗比例更高。

催眠性主导团体:催眠性的植入 DNA,目前主导团体有 3 - 4个:T 组、1 组、S 组、以及一个隐蔽的星盟(研究和技术支持)。这几个团体大约主导整个催眠市场的 60% 占有率。

非催眠主导团体:有 7 - 8 个:有大有小的星盟,有的与T组合作,有的独立,有的是从 1 组分离出去的。这几个团体大约占整个市场的 40%。

植入 DNA 个体总数:大约占宇宙中有形个体玩具总数的 2%。

催眠个体总数:大约占宇宙中有形个体玩具总数的 0.7 - 0.8%。

2)整体结构


整体结构:一排排 DNA 整体像球体,DNA 分布在球体外层,彼此有线条相互连接,排列 12 对,序列 1 - 12。

序列号越小,连线越少。序列号越大,连线越多。

12 对分为 4 组,代表 4 个层面的权限和关系。

第 1 组与其它组的连线最少,第 4 组与其它组的连线最多。

每组内,各对 DNA 相互连接。

中轴:像脊椎,贯穿球心,中轴有很多连线链接 DNA。

DNA 信息通过中轴加密加工,传输到其它 DNA。

DNA 之间直接链接(五颜六色)+ 通过中轴链接(灰色单色)。中轴两头形成闭环,球形由中轴两头形成。

球体能量供应由中轴提供,像大苹果的中轴两头放射。

信息传输通过中轴信息加密传输,形成能量中心的模型。

DNA 之间的直接信息流比较缓慢,通过中轴的间接信息流比较快速。

抗衡能量比:间接信息流、直接信息流,两者速度相互抗衡,一个变慢时另一个变快。

意识强度 14 级时,直接信息流速度比 100%,间接信息流速度比 0%(无能量)。

意识强度越低,间接信息流越高。

意识强度 1 级时,直接信息流速度比 0%,间接信息流速度比接近 100%。

意识强度1级以下:

  • 1 - 0 级是无限接近 0 级的状态。
  • 目前没有绝对 0 级的实验数据,属于无法做到的 0 级或 18 级。
  • 接近 0 级的状态是所有意识粒子运动或震动接近静止。

T组催眠的最低实验数据在 0.5 - 0.7 级之间,个体在沉睡过程中的梦境更慢、粒子运动更慢,催眠难度几何倍数增长。

比邻星系的案例:离太阳系最近的比邻星系的二十来个行星中,有一半被催眠,意识强度被催眠到最低 0.8 - 0.9 级,主要是由 S 组操作运营的。(S 组是从 T 组独立出去的一个小型催眠组织,致力于研发强度更大的催眠技术,在比邻星系做实验。T 组没有参与这个星系的催眠运营,因为这个催眠力度太大,T 组担心有太大的自由意识 “反噬” 效果,不论从技术角度还是从业力角度都有可能遭到 “反噬”。)

个体相连:不同个体有不同球,个体球之间有连线:中轴和 DNA 两种链接(灰色和彩色链接)。

宏观角度:DNA 集体是一个大球,其内有无数个体的小球,相互联系,但是有疏密不同,不活跃的小球会集中在大球中轴附近,比较活跃的则向外游动。

人类 DNA 集体大球和动物 DNA 集体大球,也是相互链接成一体的。各种生物的 “总 DNA 大球” 同时重叠性地包含各种生物所在的各种宇宙和宇宙群。

换言之,所有的 DNA,是相互连成一体的,不论是在任何宇宙中的任何生物,并且由 DNA 委员会统一管理和制定规则。

3)如何破解?


破解要点:破解中轴信息加密。

破解中轴,间接信息流动减少,直接信息流动增加,意识强度增加。

意识强度越高,破解越自动。

中轴破解:可以有关闭、病毒、死机、解体等实验手段。

整体绑定:每对有中轴线串联,起到加密作用,防止篡改。受到干扰会自动关闭。

比如:破解第一条 DNA 时,因为和其它 DNA 绑定在一起,其它部分会来快速自动修复。

因此,需要整体性破解,才能达到破解目的。

比如:先破解大中轴,然后小中轴。如果单独破解一条,会自动修复。

这也是 T 组的防御思路。

意识强度越高,破解难度越低,才能同时产生整体程序崩溃。

破解方式?

a)切断营养:营养系统像一棵大树的养分吸收系统,砍掉树枝会自动生长,支点在吸收养分上,是整个系统能源循环机制。一个要害节点是大中轴中间,相当于能源转化点、吸收和外放的点,相对整体比较脆弱,是一个破解要点。

b)错位:能源循环支点、转换中心点:吸收与外放的转换支点上,可以使其错位不平衡,不平衡太大而不同步时,AI自动修复程序会失效。整体能源供给是 DNA 信息同步的基础,信息越直接则能量越强,信息越间接则能量会被减弱。AI 程序检测到不平衡,会自动向减弱的地方输送能量以达到平衡。利用此特点,在小中轴创造错误信息量,可以输送错误信息给AI系统,使AI产生错误判断。

c)克隆:在转换点加装一个装置,创造信息黑洞和白洞,直接欺骗AI,然后克隆一个 DNA 大球,让信息替换到克隆球,导致吸收和外放完全不同步。

d)落差崩溃:信息降到最低,再突然升到最满,以此制造强烈落差波动,超过机器的承受力,使系统崩溃。

整套方案:需要一整套方案,需要三个时期:

  • 第一步:试探,使整体水平下降,使系统误认为整体信息降低。
  • 第二步:然后突然加大信息,观察系统应急机制反应,连续重复几次,使 AI 误以为小中轴混乱,产生误判,测试出系统承受度。
  • 第三步:突然拔到真正的最高落差,超越承受度,使系统崩溃。

模拟实验:以前模拟过百次,关键是第二步,成功率 58 - 60%。40% 不成功的原因:没有完全彻底斩断,只剩 1% 也会自动恢复,也会逆转。

第一次不成功,AI 会自动学习,自动防御机制会生成,防御性越来越高。第二次就需要转换方式。

三、第 1 组 DNA


第 1 组 DNA 的功能、结构、破解要点?


功能:属性设置。

属性为主,起到抑制功能。对原生能力进行分流,把一些强点放在后面的 DNA 组,把一些弱点和有压制性的放在前面的 DNA 组,可以起到更有效的基本效果。

有层级性的信息链接,第 1 对已经对个体起到很大的抑制作用,已经能达到压制目的,能抑制后面的两对,因此启动后面 DNA 的必要性很小(人类现状)。

结构:双螺旋结构 + 一条灰色的第三螺旋处于隐蔽状态。第三条螺旋像中轴,主要作用是对双螺旋的加密。

灰色两头有线连着整体的中轴,起到加密和信息共享的作用。

第 1、第 2、第 3 对都是同样结构,第 1 连到第 2、第 2 连到第 3。第 1 与第 3 之间的连线很少,有层级关系,相对其它三组线不是很复杂。

破解要点:

三条有直线串联,第一对在最下,链式结构,破解要按照顺序,1 到 3,或 3 到 1。

破解方式:切断与另一对 DNA 的连接线,切断后缺口可能自动再生复原,要在缺口做一个闭环,直线变成闭环,使 AI 系统对切断做出未切断的误判。要在自动复原之前快速完成闭环,处理好时间差。

自动复原时间:大约一周。

插图:

第 1 对:

功能:基本属性。

性别、特征、性格、个性、原生倾向等。与灵魂原生倾向不同,会融合、隐藏、修改等。

结构:

提供信息到上一对。

破解要点:

同上。切断。

抑制参数:

人类平均:90%(受抑制程度)。未受抑制部分:人类平均 2%。

抽样检测数据样本(受抑制程度,以下同):

  • 被检测者 2 号:18%。
  • 被检测者 3 号:30%。
  • 被检测者 1 号:1%。
  • 被检测者 5 号:70%.
  • 被检测者 6 号:58%.
  • 被检测者 4 号:65%.
  • 被检测者 11 号:27%.
第 2 对:

功能:附加属性。

技能、专长、强点等增加倾向。

结构:

信息的承上启下。

破解要点:

同上。切断。

抑制参数:

人类平均:97%(受抑制程度,以下同)。

抽样检测数据样本:

  • 被检测者 2 号:38%。
  • 被检测者 3 号:60%。
  • 被检测者 1 号:7%。
  • 被检测者 5 号:82%.
  • 被检测者 6 号:70%.
  • 被检测者 4 号:70%.
  • 被检测者 11 号:55%.
第 3 对:

功能:拓展属性。神性链接、高纬度非物质技能、原生灵魂的一些基本属性等。

结构:

从顶端向下,信息延展。

破解要点:

同上。

抑制参数:

人类平均:99%。

抽样检测数据样本:

  • 被检测者 2 号:50%。
  • 被检测者 3 号:67%.
  • 被检测者 1 号:11%.
  • 被检测者 5 号:89%.
  • 被检测者 6 号:85%.
  • 被检测者 4 号:76%.
  • 被检测者 11 号:68%.

四、第 2 组 DNA


第 2 组 DNA 的功能、结构、破解要点?


第 2 组:

功能:信息连接。

主要对各种信息源进行快速连接和疏流作用。

T 组的影响主要是对连接过程制造混乱、变形、影响信息传输质量,从而导致信息连接出现错位。相对于植物和其它动物,目前对人类的影响比较大,处于一种半停工的状态。也是 T 组重点影响的方向之一。

结构:T 字形,像奔驰车标,3 对 DNA 中间连在一起。T 组重点影响 3 点连接的位置,对其进行干扰和抑制。

破解要点:

一种是把中心点进行破解清除,让三对形成不受干扰的连接环境。

另一种是加深 3 对之间的串联,相当于一个环形,把 3 个点放在环形上面,成为信息主导串联,中心点被减弱使其荒废掉,再慢慢重新连接中心点,重新加密中心点,使 T 组难以破解。环形是比较隐蔽的手段,绕过 T 组监控程序,外搭信息桥梁,使 T 组难以察觉,打出时间差。

第一种强攻,难度较大。第二种巧夺,难度相对小。

第 1 对:

功能:信息源属性分类。

接收信息,对信息源属性进行初步分析、梳理、归类成不同级别,按先后、主次进行分类。

级别:信息的逻辑关系(逻辑排序)、先后关系(时间因素、时间排序)。

主要分为两个部分:接收、疏导。

结构:接收和疏导是一前一后串联关系,疏导像树谱的分支结构。

破解要点:T 组在疏导树谱分支之后地方做影响,在 ABCD 归类信息准备传送过程中,设计了一个立交桥样的程序,打乱信息归类,在立交桥里绕来绕去产生混乱、增加误导,直线信息被扰乱、效率下降。

破解方法:

与第 2 组的要点相同。

抑制参数:

人类平均:90%。

抽样检测数据样本:

  • 被检测者 2 号:25%.
  • 被检测者 3 号:30%.
  • 被检测者 1 号:8%.
  • 被检测者 5 号:55%.
  • 被检测者 6 号:70%.
  • 被检测者 4 号:45%.
  • 被检测者 11 号:40%.
第2对:

功能:提供信息传导动力。

原理像高铁电力系统。受损的话,信息传导会非常缓慢。

动力源有 2 个点:一个接收,一个发送。

接收:动力源有一条线,连接在第 1 组 DNA 上面。第 1 组动力源来自个体本身对信息的渴望度和意愿度,与第 1 组第 3 对相连。信息接收,有两种情况:主动要求信息接收,或被动信息到达。是否吸收信息,取决于个体接收意愿。

发送:动力源连接到第 3 组第 1 对,动力源来自外界对传导信息给个体的动力。信息发送,也有主动和被动的两种情况。

结构:一条直线,像两条高压电之间的无线电弧,两边有一定动力,会形成强大电弧。动力弱,则形成弱电弧。动力强,则形成强电弧。

破解要点:T 组在两点之间植入一些减弱电压的程序,像电阻变压器,降低电流或电压,或制造不稳定,造成长期动力不足或不稳定,强烈意愿强度被减弱,信息传导被减缓。

整体破解:同上。或者强行去除 T 组程序,或者外面搭桥去链接。

抑制参数:

人类平均:88%。

抽样检测数据样本:

  • 被检测者 2 号:48%.
  • 被检测者 3 号:48%.
  • 被检测者 1 号:25%(部分动力被主动分流,目的是要处理一些事情。其正常参数为 9 - 10%。)
  • 被检测者 5 号:70%.
  • 被检测者 6 号:68%.
  • 被检测者 4 号:58%.
  • 被检测者 11 号:60%.
第3对:

功能:信息接收和运算。

接收:类似第一对:接收、疏导。但是接收方向不一样,像回流系统。个体需要发出信息时,用这个来处理。与第 1 对形成对称关系,一左一右,功能相似方向不同。

运算:把要发出去的信息源进行打包,做一些设置,如范围、内容、区域、方向、点对点或扩散性等,再发出去。

结构:接收和疏导与第 1 对相似,但多了一个发送程序。

破解要点:接收和疏导和第 1 对相似。T 组在此弄了一个立交桥:发送时,对打包增加了一个误导程序,让发送时出现混乱。

破解方法:

第 2 组要点相同。

抑制参数:

人类平均:95%。

抽样检测数据样本:

  • 被检测者 2 号:37%.
  • 被检测者 3 号:40%.
  • 被检测者 1 号:7%.
  • 被检测者 5 号:76%.
  • 被检测者 6 号:65%.
  • 被检测者 4 号:55%.
  • 被检测者 11 号:40%.

五、第3组DNA


第 3 组 DNA 的功能、结构、如何破解?


第 3 组:

功能: 信息处理能力。

对所有接收信息的深度、广度、混合度的处理能力。能力越高,获得有用的信息就越多。

混合度:联系、拓展、发散、逻辑和非逻辑性联系。

深度广度:容量值。

深度:表面信息的深度递增性,表面含义 + 深层含义。

广度:信息百分比。

结构: XYZ 坐标,深度 + 广度 + 混合度,形成椭圆形球体。三者是相互影响的关系。

破解要点:

XYZ 三个数值有三条线,形成三角形连线(图中红线组成的三角形),相互限制、相互制约,像电流连接三个点。

相互引力小,则坐标扩大。相互引力大,则坐标缩小。

相互引力破坏掉后,三者各自独立自由,是最理想的破解结果。

其中有一个测量数值,叫做真空值/真空度,代表椭圆球体的膨胀度、气压值/气压度。

气压小:椭圆不规则凹进。

气压值和三条线形成抗衡关系。

气压值不是球内外差异,而是意愿度、意识开放度、自由度、客观度等综合数值。

破解方法:

第一种:提高真空度/气压值,属于自然破解、自然撑断。

第二种:切断限制三个点的连线,属于外力破解。需要绕过三条线的程序。三条线有一条线连接到第 4 组,还有一条线连接到第 3 组,属于信息和能量供应,需要切断这两条供应线。

第三种:绕过去。输入假程序假指令,让三条线受到错误指令,形成闭环能量,导致限制系统误以为还在正常操作,而实际是失效的。

第1对:

功能: 广度。

如上。

结构: 两个数值:广度数值、正负平衡数值。

广度数值:扩张容量。

平衡数值:平衡度。

正负:信息完整度。信息的两个正反面,两个极性,不偏任何倾向,纯客观性的平衡性。正负平衡数值也会影响着第 3 对 X 值的一些参数。

破解要点:整体一样。更细:客观平衡性如何不受影响,也是 DNA 破解度/抑制度的检测数值=抑制参数。

数值 = 广度 + 客观度。

破解方法:整体一样。单一破解 1 对,作用不大、效果不明显,要 3 对一起整体破解。必须同步破解,否则其自动恢复功能会增加破解难度。

抑制参数:

人类平均:95%。

抽样检测数据样本:

  • 被检测者 2 号:18%.
  • 被检测者 3 号:42%.
  • 被检测者 1 号:9%.
  • 被检测者 5 号:69%.
  • 被检测者 6 号:60%.
  • 被检测者 4 号:55%.
  • 被检测者 11 号:50%.
  • 被检测者 16 号:47%.
第2对:

功能:深度。

如上。

结构:两个数值:深度数值、拓宽数值。

深度数值+拓宽数值:像挖隧道钻头的尖部,一边加深一边拓宽。加深而不影响拓宽的双重数值(深度数值 + 拓宽数值)越好,向下挖深的能力也越强。信息处理慢,则会在尖部形成阻碍,不能继续向下探讨。像一个挖隧道的大钻头,圆盘形多钻头结构。

这两个数值,可确定圆盘大小。钻深的过程中,及时处理信息,则不影响速度,则不产瓶颈。处理信息不及时,则会影响钻深速度,则会产生瓶颈。

破解要点:对两个数据的破解,要点是切断原来受压制的数值部分。整体破解为主,如上。

抑制参数:

人类平均:90%。

抽样检测数据样本:

  • 被检测者 2 号:30%.
  • 被检测者 3 号:35%.
  • 被检测者 1 号:8%.
  • 被检测者 5 号:75%.
  • 被检测者 6 号:75%.
  • 被检测者 4 号:65%.
  • 被检测者 11 号:50%.
  • 被检测者 16 号:48%
第3对:

功能:混合度。

如上。

结构:几个数值的互相影响。Z 值由两个值组成:X 值 = 横坐标、真空值 = 纵坐标。Z值:椭圆最高点直径的圆心坐标。

转化率不同:

  • X 值:高速旋转圆形钟,代表信息转化速度。需要外力信息来带动转速。速度越快,X 值的轴心就越平衡,呈现的形状就越圆(完美形态),反之呈现椭圆形(不规则的贫乏形态),此数值也会受到第 1 对 DNA 的正负平衡数值的影响。X 值体现为 Z 值的横坐标,无信息时无数值。
  • 真空值:含量最大是客观值,在此基础上无方向限制的拓展,不需要复杂运算,是原始值相乘的数值/核心数值/原始独立数值,不需外力带动。此数值越高,各方面的平衡度就越高,椭圆形的整体形态就越往对称发展。此数值体现为 Z 值的纵坐标。

破解要点:整体破解。内力:单独提高原始数值,自然破解。 外力:如上。

抑制参数:

人类平均:87%。

抽样检测数据样本:

  • 被检测者 2 号:17%.
  • 被检测者 3 号:32%.
  • 被检测者 1 号:3%.
  • 被检测者 5 号:57%.
  • 被检测者 6 号:65%.
  • 被检测者 4 号:60%.
  • 被检测者 11 号:46%.
  • 被检测者 16 号:55%.

六、第4组DNA


第 4 组 DNA 的功能、结构、破解要点?


功能:

  1. 信息黏性、吸附能力。两个触角,一上一下,中间空的。两个电极交流在中间,形成浅蓝色泡泡。泡泡中间有黄色亮点,像点亮的灯泡。信息粘性,是指对于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各种处理的功能。比如:信息吸附能力(=灵魂记忆储存到一个特定空间)。吸附能量越强、意愿越强,记忆则会更容易被吸附到需要信息的目标上。记忆越深越久远,需要的吸附能量越大。记忆越新鲜,越容易吸附。相对正比关系。
  2. 信息检索力、匹配能力。提取久远记忆、从巨量信息快速匹配、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的搜索能力。
  3. 信息还原度、真实还原力。记忆久远,会产生变形和细节丢失。还原度百分比越高,完整性和真实性则更高。

结构:

三个功能叠加结构=纵深叠加结构模型。

吸附能力 + 检索能力 + 还原能力,三个珠子串成一条直线。

动态画面:以 1 的点状为轴心起点,钟摆式运动,幅度呈扇形。吸附能力越大,摆动幅度也越大,能力也越强。三个珠子之间,直线距离越大,整体摆动幅度面积则越大。检索和还原的自身有锥形状尖尖向上,喇叭口向下。

摆动不是直线、而是顺时针边转动边摆动。信息粒子进来时,围着钟摆旋转,靠拢钟摆动。信息像围着大苹果流动,从下面喇叭口被吸上去,从上面喇叭口出来;再被下口吸入,再从上口出来,反复循环处理。

逆时针摆动时,将信息粒子排出去。

顺时针读取信息,逆时针传导信息。同时双方向平衡旋转,是正常状态,除非有意识控制或干扰。类似脉轮的双向运行结构。

摆动速度由第1点启动,由下面两点决定,相当于信息处理速度。速度有渐进式叠加效果。

T组在此做了手脚,使摆动不自由,使摆动幅度变小。具体是加了一个像环形碗状物,倒扣着,限制摆动幅度和速度的上限。

破解要点:

  1. 所有启动受制于第1点的启动,破解拆除T组的以上限制装置。
  2. 吸附力的点,通过信息线渠道延长,使其处于限制装置之外,绕开装置程序,使装置程序失效。
  3. 自然破解:摆动幅度力(意识强度)大于限制力,装置则自动失效。

如何可吸附全部记忆?(意识强度多少?)

  1. 人为破解:对以上破解要点的大量练习,提高经验度、熟练度,达到最佳值。
  2. 自然破解:肉体灵的意识强度达到 13 - 14 级。
第1对:

功能: 信息吸附功能。如上。

结构: 如上。

破解要点:如上。

抑制参数:

人类平均:99%。

抽样检测数据样本:

  • 被检测者 2 号:78%.
  • 被检测者 3 号:75%.
  • 被检测者 1 号:47%.
  • 被检测者 5 号:89%.
  • 被检测者 6 号:93%.
  • 被检测者 4 号:88%.
  • 被检测者 11 号:90%.
  • 被检测者 16 号:91%.
第2对:

功能: 信息检索功能。

如上。细分:纵向、横向、抽象、具象、宏观、微观、多维度、多角度、随机、定向等检索。

结构:如上。属于叠加关系,通过叠加得出的数值。

破解要点:如上。打开所有数据的峰值状态,不动的状态是功能无法发挥的状态。

抑制参数:

人类平均:99%。

抽样检测数据样本:

  • 被检测者 2 号:80%.
  • 被检测者 3 号:87%.
  • 被检测者 1 号:55%.
  • 被检测者 5 号:97%.
  • 被检测者 6 号:98%.
  • 被检测者 4 号:98%.
  • 被检测者 11 号:93%.
  • 被检测者 16 号:95%.
第 3 对:

功能: 信息还原功能。

如上。

真实性细分:

3 个反值:扭曲、变形、遗忘(时间、维度、抽象性等);

3 个正值:相同经历的真实投射性、客观呈现性、稳定性。

完整性细分:

纵向、横向、多维度、多角度、非关注性/非焦点性。

结构:如上。属于叠加关系,通过叠加得出的数值。

破解要点:如上。和第 2 对一样,通过运动。

抑制参数:

人类平均:98%。

抽样检测数据样本:

  • 被检测者 2 号:80%.
  • 被检测者 3 号:80%.
  • 被检测者 1 号:39%.
  • 被检测者 5 号:95%.
  • 被检测者 6 号:95%.
  • 被检测者 4 号:96%.
  • 被检测者 11 号:90%.
  • 被检测者 16 号:96%.

七、DNA 总抑制参数


1)DNA 总抑制参数?


人类平均:90 - 95%。

抽样检测数据样本:

  • 被检测者 2 号:50 - 55%.
  • 被检测者 3 号:65 - 70%.
  • 被检测者 1 号:30 - 35%.
  • 被检测者 5 号:80 - 85%.
  • 被检测者 6 号:80%+.
  • 被检测者 4 号:85 - 90%.
  • 被检测者 11 号:70 - 75%.
  • 被检测者 16 号:85 - 90%.

2)DNA 总破解比例?


人类平均:5 - 10%。

抽样检测数据样本:

  • 被检测者 2 号:30 - 35%.
  • 被检测者 3 号:15 - 20%.
  • 被检测者 1 号:50 - 60%.
  • 被检测者 5 号:5 - 10%.
  • 被检测者 6 号:5 - 10%.
  • 被检测者 4 号:5 - 10%.
  • 被检测者 11 号:20 - 25%.
  • 被检测者 16 号:7 - 12%.

3)DNA 破解比例计算方法?


与抑制参数不同步,有延时性。抑制为先,破解延时。

抑制参数相当于可挖隧道深度,破解比率相当已挖隧道深度。

挖掘速度因人而异,取决于对 DNA 功能的操控能力、经验、意愿。

----

*注 1:本文内检测数据均为 2019 年 6 - 10 月期间的数据。

*注 2:部分被检测者的当年意识强度检测值,可对照参考元吾氏博文《意识强度检测点:抽样检测数据样本20190317》.

首页-复合体结构 反催眠方法 DNA破解